豆芽财经温馨提示: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 手机版 注册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财经头条
  • 选股
  • 股吧
  • K线训练营
  • 研报
  • 大盘
  • 视频教程
  • 自选股
  • 龙年首单IPO终止!元旦至今已有46家公司终止或撤回申请

    发布时间: 2024-02-22 19:14首页:主页 > 研究 > 阅读( 44 )

      来源:金融投资报

      曾冲刺创业板IPO,并于2022年11月上会获得通过的博菱电器,如今却因撤回IPO申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这也是进入龙年后,沪深两市首家IPO终止公司。

     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,2024年以来截至目前,已有46家公司终止或撤回IPO申请,超过去年同期。有分析指出,这一数据变化体现出监管对IPO把关趋严,有利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。

      博菱电器IPO终止

      业绩出现下滑态势

      2月21日晚,据深交所网站消息,由于博(金麒麟分析师)菱电器及其保荐机构安信证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,根据相关规定,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。

      博菱电器主营厨房小家电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,主要产品包括食品加工及搅拌机、煎烤器、咖啡机、空气炸锅及烤箱,以及其他厨房小家电产品。2018年11月,博菱电器在新三板挂牌;2021年4月,博菱电器的创业板IPO获受理;2022年11月,博菱电器IPO上会并获得通过。

      然而,随着博菱电器选择撤回申请,宣告公司此次IPO之路已经终结。

     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,博菱电器的业绩在过会之后便出现下滑态势。2023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6.44亿元,同比下滑9.38%,归母净利润为2611万元,同比下滑23.42%。

      据公司公告

      查看相关公告,博菱电器曾因诸多问题被监管多次问询,涉及大客户销售占比集中、毛利率大幅波动等问题。此外,在公司的ODM、OEM、自主品牌三种销售模式中,ODM、OEM模式占比最大,在多个报告期内占比99%以上,自有品牌占比较低等问题也受到监管关注;而“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”也被监管多次问及。

      44家公司“主动撤回”

      Wind数据显示,包括博菱电器在内,2024年以来截至目前,已有46家公司相继终止或撤回IPO申请,而去年同期数据为32家。

      从拟上市板块来看,今年IPO终止或撤回的公司里,针对沪市主板、深市主板、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的数量分别为10家、1家、7家、12家、16家。具体来看,拟在北交所上市的蓝色星际在今年1月被“终止审查”,而拟在沪市主板上市的胜华波,则因“审核不通过”终止IPO。除这两家公司外,其余44家公司的IPO终止原因均为“主动撤回”。

     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,胜华波是今年以来唯一一家IPO“被否”的企业。资料显示,胜华波的沪市主板IPO申请于2022年5月被证监会受理,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后,申请在同年3月被上交所受理。在经历多次问询、回复后,今年1月12日上会的胜华波,因不符合发行条件、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等原因IPO被否。期间,胜华波在IPO申报前夕大举分红的情况曾引发质疑。

      网红牛奶品牌“认养一头牛”2月6日曝出的撤回IPO消息也一度引发关注。招股书显示,公司原本计划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4047.06万股,并在沪市主板上市,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.52亿元。IPO撤回之前,公司曾被外界质疑销售费用支出较高等问题。

      监管严把IPO准入关

      梳理此前数据可见,近几年终止或撤回IPO的公司数量呈现明显增加态势。如2020年以前,终止或撤回IPO的公司数量均为数十家,但2021年至2023年间,则从百余家上升到了两百余家。市场人士认为,这一数据的变化体现出监管对IPO把关趋严,有利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。

      针对IPO领域,近期证监会召开的座谈会释放出的信号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

      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,2月18日至19日,证监会召开一系列座谈会,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、防范化解风险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。

      据了解,座谈会上有参会代表建议,IPO应该首先重视质量,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投资标的,对新股上市后的业绩“变脸”应当加强遏制。

      证监会称,正评估总结近年来发行监管工作实践,更加聚焦严把IPO准入关,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。重点是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的把关,证监会、交易所、派出机构都会加强发行上市监管,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“看门人”责任。

      据了解,证监会后续将进一步加大拟上市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,大力整治财务造假,对“带病闯关”形成更有力的震慑,倒逼发行人提高申报质量、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。

 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  转载自: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stock/hyyj/2024-02-22/doc-inaixiwk9005614.shtml
    Top

  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:1026953886@qq.com 官方微信:jrqianlong

   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1 豆芽财经网 京ICP备17023408号-1
    手机注册
    SSS